
东山战斗纪念碑 (来源:《漳州红色旅游读本》)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当局,在美国政府的怂恿和支持下,图谋“反攻大陆”。1949年冬至1953年7月,台湾当局利用大陆军民致力于清剿土匪、进行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中心任务,海防力量相对薄弱的时机,不断派遣正规部队、海匪和武装特务队对大陆沿海,特别是闽、浙两省沿海进行袭扰等破坏活动,甚至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中小规模的登陆窜犯。
1953年7月15日午夜,国民党军1万多人分乘13艘舰艇,由金门驶向外海。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获悉敌情后,判断敌人袭扰东山岛的可能性大,立即作出相应部署。7月16日拂晓,敌人悍然进犯东山岛。驻守东山岛的公安八○团前沿分队,按照作战预案主动后撤,并步步阻击国民党军,在马鞍山、石庙山、牛犊山、公云山、王爹山和八尺门渡口等阵地,与敌军展开殊死战斗。随后,解放军第三十一军和第二十八军各以一个师分别从泉州、漳州增援我东山守军,汕头第四十一军也从潮汕地区驰援东山,迅速形成强有力的反击阵势。敌人在战斗过程中,动用了空军、海军、陆军、空降部队,使用了水陆两用坦克、战斗机、空降伞兵等强势武力。面对数倍于我方人数的敌军以及优势远超我方的武器装备,我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,坚持战斗,誓死守岛,经过36小时的激战,于7月17日下午取得了东山保卫战的胜利。

我军坚守阵地(来源:《东山保卫战》)
东山保卫战,共歼灭国民党军3379人,其中毙伤敌人2664人,俘敌715人,击沉小型登陆艇3艘,击落飞机2架,炸毁坦克2辆,缴获火炮及火箭筒46门(具)、轻重机枪128挺、长短枪512支和大批弹药以及军用物资。
东山保卫战的胜利,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结果,也是地方做好后勤保障和人民群众积极支前、参战的结果。龙溪地区全方位的出色的后勤保障和支前工作,受到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嘉奖。

群众踊跃支前(来源:《东山保卫战》)
东山保卫战已经过去67年,穿越历史烟云,那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战斗依然震撼人心。鉴往事、知来者,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斗争精神,战胜各种风险考验,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的步伐。
来源:漳州市委史志研究室